腾讯郭凯天获第五届CCTV年度慈善人物
2018-09-08 09:27:20来源:钱江网-财经互联网专业、高端资讯代表门户
9月5日,第五届“CCTV慈善之夜”揭晓了十位“CCTV年度慈善人物”, 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郭凯天荣获本年度“CCTV年度慈善人物”。在节目现场,郭凯天对“互联网+公益”究竟为公益慈善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对主持人说出了他的看法。
变化一:让参与公益变得便捷
2008年汶川地震后,腾讯公益在PC端上线救灾项目,在短时间内筹集了2300万善款,这在当时是非常惊人的数字。到了2014年,年筹集捐款总额达到1亿元,是2008年至2013年5年捐款数额的总和。而2015年,“1”变成“5”,年筹款总额是上一年的5倍,整体累计捐款数额达7亿。
在这爆炸式增长的背后,是互联网技术的助推。2014年起,移动支付手段的日臻成熟,公益慈善的募捐入口也发生了质的改变,手机支付的便利性,让人们更乐意在参与到捐助活动中。2015年,参与腾讯筹集捐款人数增至1.6亿人,是2013年参与捐款人数的8倍。2016年,腾讯公益的后台数据显示,该年线上捐助的比例已达98%,仅2%的人还在线下场景进行捐助。综合两项数据,可以清晰的看出互联网技术对于个人捐助意愿和实效的巨大提升。
变化二:让公益变得更加透明
在过去,很多时候人们不愿意参与公益慈善的理由很简单——看不到善款的最终走向。对于这个问题,互联网技术的加入给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如乐捐等平台采取透明公开的募捐方式,善款从用户账户被划走的那一刻,善款的每一笔动态都会被记录在案,什么时候抵达捐助对象手中,什么时候这笔钱又发挥了什么作用,事态最终会有怎样的发展。这一整套透明的过程降低了发生争议性问题的可能性,也让公益拥有了更强的公信力,同时还改变了捐助者的角色。在事件中,捐助者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真正的施救者、经历者,他们面对的不是第三方凭平台,而是救助对象本人。最终,无论结果如何,捐助者都会获得极强的参与感,从某些角度来说,这样的透明也提高了公众对于公益慈善的积极性。
变化三:改变公益实践方式
社会在变化,社会的主体也在发生变化,从腾讯公益后台的大数据来看,不同代际的人对于公益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过去,人们对于不幸的故事,明显有更高的捐助意愿,到了现在,人们更关注的是不幸背后的乐观和坚强。而在捐助方面,人们也不再拘泥于捐钱、捐物,步数、声音等捐行为的公益玩法开始更多出现在公益场上。这样的现象,恰是公益发展进步的表现。人们赋予公益慈善崇高的使命,反过来公益慈善也让人们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公益慈善的理想形态是生活即公益,公益即生活,人们可以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带进来,做到无物不可捐,万事可公益。在这种环境下,社会会变成一个紧密的聚合体,每个人都不孤立存在,人们所做的一切,包括走的每一步,说的每句话对于他人都是有价值的,做到真正的成全他人,实现自己。
变化四:赋予科技善的属性
科技本身没有善恶,但用在公益慈善事业中,便具有善的属性。如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让许多走失儿童重回家庭;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让边远地区的孩子获得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科技对于公益的提升。同时,公益也在促进科技的发展,比如,在动物保护方面,VR技术可以让人们不必亲身前往,也能身临其境的观察到动物的真实动态;3D打印技术可以让残障人士,用更低的成本获得更便捷的义肢;新材料的运用可以更好的保护环境等等。这些技术目前来看,或许还不够成熟,可因为有公益方面的需求,机构就不会停止研发的脚步。
公益和科技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公益的一大重要作用,是以更低的成本解决普适性问题,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为了解决问题,包括AI、算法、大数据在内的科学技术,需要考量到最终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应用,科技发展才会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钱江网-财经互联网专业、高端资讯代表门户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