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公司 > 正文

旺旺尝试跨界:中年遭危机 多元化难题

2018-04-10 16:41:50来源:钱江网-财经互联网专业、高端资讯代表门户

旺旺欲跨界做日化 多元化战略待考时代周报记者 梁耀丹 发自广州卖仙贝和牛奶出名的旺旺要卖日化品了?3月30日,旺旺突然在官方微博上晒

在原有产品线中挖掘副品牌之外,旺旺也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比如推出“雪姬”梅酒、“哎哟”燕麦粥、方便面等。去年6月,旺旺发布了哎呦米面系列荞麦面和年轮蛋糕系列产品。

旺旺还推出预调鸡尾酒“莎娃酒”。“我是美女,我只喝莎娃酒”等广告语曾经洗脑般让人印象深刻。在刚刚过去的成都春季糖酒会,旺旺又一口气推出新的“莎娃酒”。也许是为了挽回之前被网友诟病的莎娃酒广告形象,同一个月,旺旺联手饿了么在上海南丰城落地了名叫“少女酒馆”的快闪店,尝试以一种城市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构建莎娃酒的粉色少女心形象。

旺旺集团的多元化触角一度还伸到了消毒液领域。2016年,该集团推出名为“水神”品牌的消毒液。

然而,市场对这些新品似乎并不买账。从旺旺最新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来看,三大品类业务(米果产品、乳品及饮料、休闲食品)皆全线下滑0.7%-2%不等。数据显示,旺旺的米果产品实现营收29.5亿元,同比下滑1.63%;乳品及饮料板块实现营收67.96亿元,同比下滑0.63%;休闲食品板块实现营收37.98亿元,同比下滑1.94%。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旺旺之所以走多元化路线,是已经意识到其品牌和产品已经老化了,然而由于没能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加上市场上米果类产品的可替代者越来越多,导致旺旺整个产品线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他认为,旺旺的多元化成效不大的另一个症结在于渠道老化,随着年轻消费者更倾向电商,原本旺旺在线下推广的强项反而成为了其发展的桎梏。

中年危机

多元化和年轻化战略背后,成立30年的旺旺正面临着“中年危机”的考验。

公开资料显示,旺旺集团的前身为一家中国台湾的罐头食品公司,从父亲那里接手生意的蔡衍明创立了“旺仔”品牌,并在随后日本米果大厂岩琢制果合作,推出“旺旺仙贝”大获成功。

1989年,蔡衍明在中国大陆注册了“旺旺”商标,为第一个在大陆注册商标的台湾厂商,并在1992年到湖南长沙设厂。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米果厂商,旺旺通过广铺渠道、压低成本、扩品类等方式逼退跟进者,一度以高达85%的市场占有率称霸大陆。

2008年在香港上市后,依靠旺仔牛奶的推动,旺旺的股价走势更是气势如虹。

然而从2014年开始,旺旺就陷入了业绩下滑的泥沼。旺旺2016年年报显示,2016年营收19.71亿元,同比减少7.9%。这是继2014年、2015年之后,旺旺营收创下三连跌。如果从2013年算起,旺旺营收累计减少约16.6%,市值缩水超千亿港元。

最新的财报显示,旺旺2017年1-9月收益约为135.85亿元,同比下降1.1%;毛利约为59.85亿元,同比下降8.8%;毛利率约为44.1%,同比下降3.6%,所有的财务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

“任何品类都有生命周期,旺旺的产品也不例外。”著名战略定位专家徐雄俊认为,旺旺旗下主要品类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产品很难再有增量,而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生活和食品安全,旺旺业绩下滑在所难免。

多元化难题

早在2010年,想要打破瓜子业务一家独大局面的洽洽食品便开始涉足薯片,随后又相继进军调味品以及果冻行业。洽洽食品更是一度把瓜子以外的业务收入占比目标定为50%。不过,洽洽食品多元化的步伐似乎并不顺利,据2016年年报显示,洽洽葵花子的营业收入为35.13亿元;薯片和其他产品的营业收入仅分别为2.12亿元、7.65亿元。截至2016年,洽洽食品瓜子以外的业务收入仍占27%左右,距离50%的目标依然遥远。同一时期,洽洽食品营收净利双降。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钱江网-财经互联网专业、高端资讯代表门户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