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墓碑”亮相乡情村史陈列室
2018-07-10 14:55:06来源:钱江网-财经互联网专业、高端资讯代表门户
张家湾乡情村史陈列室中的曹雪芹墓葬刻石。新京报见习记者 黄哲程 摄
通州区张家湾镇的乡情村史陈列室总面积近2000平米,是全国第一个镇级博物馆
2013年以来,北京市各区为实现首都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市化发展要求、弘扬乡村传统文化,打造了一批乡情村史陈列室。目前,13个涉农区累计投入资金4.66亿,市级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补贴资金6380万元,推动建设了290个乡情村史陈列室,总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
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的乡情村史陈列室是通州区的代表性陈列室之一,也是全国第一个镇级博物馆,曾出土曹雪芹墓葬刻石,引起红学界轰动。昨日,记者走进张家湾乡情村史陈列室,现场探访张家湾的历史文化。
新京报见习记者 黄哲程
石桥复原古通运桥
张家湾乡情村史陈列室总面积近2000平米。陈列室内引入了智能科技展陈平台技术,还增加人机互动内容。
陈列室分为上下两层展示空间:一层主要有序厅、梦回古镇、运河史话、运河明珠、史海风云、运河红学6个板块;二层主要分为运河文物·展现历史、运河情怀·地灵人杰、运河繁荣·城市发展等板块。
初入张家湾乡情村史陈列室,映入眼帘的是一艘清代古船。据村民曹志义介绍,这艘古船是清代的一艘驳船,主要用于小宗货物从河岸到河港大船之间的驳运;船体采用杉木制成,质轻且富有弹性。其在张家湾仓上村出土,捐赠给陈列室。
古船的旁边有一座独特的石桥。据讲解员介绍,这座石桥按照1:4的比例复原了古通运桥。
通运桥位于张家湾古镇遗址的南门外,最初是一座木桥,在明朝万历三十三年被改造成石桥,御赐名“通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在仿制“通运桥”的两旁,是用现代声光电多媒体环绕技术制作的动态“潞河督运图”。《潞河督运图》绘制于清朝乾隆年间,整幅画卷长达6.8米,图中画有官船、商船、货船、渔船等64艘,官吏、商贾、船户、妇孺、盐坨杂役等八百二十余人,讲述了通州的漕运历史以及潞河两岸百姓一天的生活场景。
“镇室之宝”——曹雪芹墓葬刻石
讲解员介绍,整个陈列室中的“镇室之宝”是一块墓葬刻石,它的主人是曹雪芹。
1968年秋天,通州的李景住和几个村民在张家湾劳动时发现了一块墓碑。经文物和红学专家冯其庸、鉴石专家傅大卣和史树青鉴定,张家湾出土的这块墓碑是曹雪芹墓葬刻石。
因为此墓葬刻石的发现,每过两年,各地的红学专家学者便会云集张家湾镇,参加红学研讨会。
■ 延展
朝阳半壁店陈列室 存放“两弹一星”绝密资料保密柜
半壁店乡情村史陈列室位于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陈列室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展厅内通过展板、实物、多媒体展陈等形式,展示半壁店村的历史故事。
陈列室名誉馆长、前国家博物馆馆长办公室主任张延平介绍,该陈列室目前有370件展品,包括文物100件,遗址3件。
半壁店乡情村史陈列室中有一件特殊的展品,它是由陈列室顾问、71岁的吴寄学老先生捐赠的保密柜。吴寄学的父亲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二二一厂的副总工程师吴景云。据吴寄学介绍,这个保密柜是1958年周恩来总理花费2万元人民币从德国买回来的,当时由二二一厂使用,曾装载过与两弹一星相关的绝密资料。“保密柜见证了中国原子弹诞生的全过程。”
二二一厂于1987年开始撤厂,很多资料和仪器被销毁和处理,他的父亲吴景云老先生购买收藏了保密柜,运到西半壁店的家里存放,后来吴寄学先生将此保密柜无偿捐赠给陈列室。
朝阳崔各庄乡陈列室 每一间屋“陈列”一个年代
崔各庄乡乡情村史陈列室选址在何各庄村村东果园内,总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
据陈列室设计者、负责人吴运涛介绍,陈列室从初期规划到运营至今,历经4年时间,展品数量已超千件,除了村民捐献的蕴藏着历史的老物件,还有不少是吴运涛自费“倒腾”回来的。
陈列室以10年为一个时间段,分别展示了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的物品,每一间屋都代表着一个年代,陈列着这个年代的物品。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钱江网-财经互联网专业、高端资讯代表门户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